昨日早上8时至今晚24时,高职批次填报志愿。今年,共有160多所院校在京投放了1.6万余个招生计划,尚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填报。
高职院校恐遇生源危机
目前,本市高招本科批次录取已经结束。今年本市高考(微博)统考报名人数为67368人,缺考1200人左右,实际考试的考生约为6.6万余人。
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统计,今年,本市高招零批次、本科提前批次共录取6490人,本科一批次录取17686人,二批次录取13165人,合计37341人。
今年,本科招生计划约3.55万人,其中本科一批计划招生15665人,二批计划招生13327人,本科提前批计划招生1942人,据此推算,本科三批次招生计划约4000人。目前,本科三批录取数据正在统计中,如三本计划顺利完成,就已有超过4万考生被大学录取,尚有2.4万左右考生未被录取。今年,160余所院校在京共投放1.66万高职招生计划。
由于今年本科一批扩招约2000余人,而二本、三本均重新征集考生志愿,实际录取显示,部分招生计划未能完成,甚至出现被录取考生放弃录取,复读再考的现象。
本科录取尚且如此,专科录取不容乐观,高职院校面临的生源危机恐将再次上演。2011年,专科计划为两万余个,但只有1.7万人填报志愿,上线考生只有1.6万余人。今年,高职招生计划倒挂的现象可能再次出现。
高职控制线明日公布
今年高考,由于试题难度下降等原因,统一招生考试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普遍上涨,部分学校推测:水涨船高,高职分数线也可能上涨。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考生分数与往年不具有可比性,考生填报志愿不能完全照搬往年的录取分,要参考相应的排位情况。
据了解,高职录取时间从7月30日起至8月7日结束。7月30日当天,北京教育考试院将公布录取分数线。8月4日,未被录取考生可以参加线上征集志愿填报。
大专生其实也抢手
高职院校面临的生源危机很大程度上是“惟学历论”导致的,不少考生和家长认为大专学历没有本科学历含金量高,毕业不好找工作。实际上,很多高职院校盯着社会需求开设专业,大专毕业生同样抢手,一些特色高职院校就业率连年在98%以上。
例如本市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建幼儿园,导致幼儿园教师出现缺口。看准这一需求,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每年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据悉,今年该专业毕业生有300多名,多数进入公办幼儿园。
同样,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开设了健康管理与老年关怀、电梯检测与运维专业,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开设了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很多还没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抢”走。
此外,考虑到个别学生报考时存在盲目性,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还允许学生在第二学期转专业,以增加就业时的对口率。
大学生薪酬期望下降 职业技工校就业率超95%
“找工作的过程确实非常煎熬”,即将就业于北京一家媒体单位的清华大学(招生办)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杨倩(化名)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清华的名气固然很大,但也需要放低姿态。”
尽管就业形势整体依然稳健,但在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背景下,结构性矛盾仍然让大学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与之相应的是该群体薪酬期望出现明显下降。
国内知名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26日发布的《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3年在校大学生对毕业后初始薪酬的预期有较大变化。该报告显示,对于高收入(月薪高于5000元)的预期在2013年出现明显下降;对于中等收入(月薪介于2000元至5000元之间)的预期不断提高,特别是2013年已经超过50%。
在近期发布的一系列宏观数据中,就业稳定似乎是中国经济下滑中最大亮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公布的就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25万人,同比多增31万人,占全年新增900万就业目标的80%以上,创历史新高,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均稳定。
虽然就业与经济形势并未出现同步的状况,但由于结构性压力没有减弱迹象,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巨大。
事实上,当前高校毕业生的供给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严重失衡,“除了总量矛盾,近年来就业领域的一个新变化就是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就业难与招工难现象并存。”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说,“其主要原因是市场供求错位、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产业结构是以低端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为主,增加就业岗位大部分是制造业、一线普通服务人员。大学生的理想工作岗位主要在第三产业,相对于大学生数量,岗位供给明显不足。但另一方面,根据人社部对全国100多个城市劳动力供求情况的分析,各技能等级岗位空缺数量和求职人员的比率都大于1,表明技能劳动者供不应求。其中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求人倍率达到2.72、2.31和2.13。据记者了解,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学生当前就业率非常高,普遍在95%以上,甚至在校期间就被企业“订购”一空,表明技能型人才需求强劲。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近日也表示,中国的就业任务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是相当繁重的,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特别是总量的矛盾依然突出,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下半年,人社部会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施专门的就业促进计划,目标就是把未就业的毕业生组织到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一系列就业准备活动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