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陈生和陆步轩,二十年来,从“北大学子”到“屠夫”,他们分别经历了什么呢?陆步轩出生在,陕西省长安县农村。母亲早逝、家境贫寒,家里的书,只有一本《毛泽东语录》,他说自己天性适合做学问,喜欢刨根问底。一件事情,总要探索出来龙去脉,在学习上有天分。中学的时候,他的考试成绩,常常比别的同学,领先一百多分。 柴静:中学同学说你在中学的时候,性格是一个很狂妄的人。 陆步轩:是啊,那时候学习好。现在也是一样的。 柴静:你当时优势有多明显? 陆步轩:就是毕业的时候,讲桌上一坐,各项水平超过老师水平。 柴静:这是你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陆步轩:我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就是说数学老师跟我考数学,考不过我;英语老师跟我考英语,他考不过我。 柴静:你知不知道他们给你起了一个外号,叫“夜郎”? 陆步轩:因为比较狂妄自大嘛。 柴静:那时候你们班这些人总体来说对你服气吗? 陆步轩:可能在别的地方不服气,但学习上绝对服气的。 柴静:那时候女生对你好吗? 陆步轩:学习好当然好了。 【解说】 那一年,陆步轩考上了西安师范大学。他撕掉了录取通知书,横下心要上北大。 【采访】 柴静:那时候北大在你心里,算是一个什么象征吗? 陆步轩:最高学府嘛,伟大领袖毛主席都在那当过图书管理员。他没当过老师,你想老师那层次多高。 柴静:那个时候,你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 陆步轩:科学家、文学家,就是说在一定的领域有造诣的人。 柴静:是希望成为一个“家”是吗? 陆步轩:想是成为一个“家”,不想成为一个“匠”。 柴静:在你看来这两者,区别是什么? 陆步轩:“家”是富有创造性的,“匠”是干活的。 【解说】 考上北大那年,陕西的陆步轩骑着自行车挨个告诉每一个认识的人,“我成功了”。一向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的父亲,为了儿子大摆宴席。 【采访】 柴静:乡亲说的最多的话是什么? 陆步轩:了不得、了不得,这是最多的一句话。也有些有水平的话,文曲星下凡。 柴静:在他们心里头,考上北大意味着将来过什么样的日子呢? 陆步轩:一定是高官厚禄,农村就是这样认为的。 柴静:那他怎么能直接联系上高官厚禄呢? 陆步轩:天子脚下,第一学府,这出来为国务院、中央培养人才。他们就是那样说的。 柴静:你心里当时这么想过么? 陆步轩:也有这点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