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研室 首页 行业资讯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大学生不再迷恋大城市

2012-4-13 09:30| 阅读次数: 654| 发布者: 教研室

摘要:   近日,《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2011》在京发布。调查显示,在进行就业选择时,越来越多的“北上广”大学生选择到基层,把目光转向二线城市,尤其是在生源地或大学所在城市寻求发展机会。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眼 ...

  近日,《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2011》在京发布。调查显示,在进行就业选择时,越来越多的“北上广”大学生选择到基层,把目光转向二线城市,尤其是在生源地或大学所在城市寻求发展机会。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眼界更宽广,地点选择也更加务实,不再迷恋大城市。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每年都有六七百万之多。从人才合理分流的角度看,若太多的毕业生聚集在大城市,势必造成资源过剩,而二三线城市和基层更加迫 切需要高素质人才。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到二三线城市就业,可谓是发展地方经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双赢之举。

  其实,在城 市化过程中,诸多大学毕业生趋向大城市就业是非常自然而且正常的现象,绝大多数国家都有这个趋势,国外也有“蚁族”现象。而且,我国社会上一直存在着大学 生就是“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很多从乡村出来的大学生承载着父母的厚望、家族的面子,所以有类似“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想法,迫使他们选 择留下来做“蚁族”。

  不可否认,对梦想的追寻,永远都是年轻人的动力。大学毕业生之所以不顾大城市来自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也 不愿去二三线城市,既有产业结构不合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大城市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理由。特别是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大学生毕业后留在一线城市工作、生 活,是很自然的选择。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二三线城市在生活、工作环境与一线大城市不断缩小的同时,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大学毕业生在那里往往能 更快地提升自己,得到更多的上升空间。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例子显示,很多大学毕业生在一线大城市奋斗一段时间后,积累了工作经验,锻 炼了工作能力,开始选择到二三线城市发展,他们在那里更容易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价值。因此,当一线城市人才饱和、生存压力增大时,大学生毕业后从一线城 市回流到二三线城市工作、生活,也是大学生理性化的表现。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人才使用的理想状态。大学毕业生选择到二三线城市就 业是好事。但是,二三线城市和地方基层能否以此为契机,做好对于人才培养、管理的长远规划,以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倡导更加规范的社会氛围,为大 学毕业生们搭建更大更优的就业创业舞台,让大学毕业生能够扎下根来,就成为当前有关部门应该考虑的关键问题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