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青岛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统筹城乡交通协调发展,五年预计全社会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03亿元,为“十五”时期的2.2倍,市域“一小时经济圈”和半岛城市群“三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在构建现代化大交通综合运输框架上迈出了崭新步伐。 据市交通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五年来,围绕拓展城市空间和优化产业布局,我市加快实施“拥湾主网、辐射面网、农村线网”三大工程。全社会预计完成公路建设养护投资298亿元,132个项目开工建设,111个项目投入使用。 “十一五”期间,青岛市全面展开拥湾干线公路建设,滨海公路南段和北段工程相继建成通车;海湾大桥、海底隧道主体贯通;海湾大桥胶州接线、隧道黄岛接线、滨海公路北段接线等工程已经启动实施;高新区路网框架基本形成,核心区7条公路加快推进,岙东路拓宽等5个项目竣工使用;第二条环湾公路双积路已经开工建设。 五年来,青岛市加快了对辐射配套路网的延伸建设。其中带动半岛区域发展的青龙高速公路开工在即,青银高速青岛至平度段、青兰高速青岛段、荣乌高速支线等高速路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服务老城区企业搬迁的平度新河、莱西姜山工业园区配套路建设进展顺利;深圳华强工业园配套公路已经开工建设;另外,投资46.8亿元完成了齐长城路等100个公路改建大中修项目,公路优良率和路面质量指数达到76%和80%。 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五年累计投资26亿元,完成3900个行政村的5600公里“村村通油路”工程,全市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全市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公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市域公路网络体系。预计到201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452公里,比“十五”末增长4016公里,高速公路突破700公里,一级公路达到1000公里,居副省级城市首位。五市主城区到镇之间和全市130个乡镇(含街道办事处)之间连通的都是二级及以上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