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全省交通会议上,各市均亮出“家底”供交流,如苏州提出了“电话招车”方案,南京正在试点“错时停车”方案等等。但是这些在本城市正在尝试或适用的方案,是不是就执行的很好?到了其他城市能不能“入乡随俗”?为此,本报记者以南京为落点,进行了相关探究。 记者了解到,正在南京试点的错时停车措施受到了一些居民的欢迎,但总体来说收效不是很好,不少单位对开放停车位给周围居民也有疑虑。 基于这个现状,南京创意性地提出了一个新方案:有条件地放开自发性停车场。这可以说是错时停车的“升级版”。啥叫自发性停车场?就是原本不让停,但停的人多了,也就成了停车场。 昨天省政府的会议上提到了南京警方正在华侨路派出所试点的错时停车措施,记者昨天从南京警方了解到,这一措施对于缓解居民夜间停车难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成效不是特别显著。下一步,南京警方拟允许一些原先完全禁止停车的次干道设置停车位,前提是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自发性停车场,且不影响正常交通以及消防救护车等特种车辆的通行。 “错时停车”居民欢迎,单位有疑虑 所谓错时停车,是南京警方根据对实际工作的调研提出的一项停车措施。 警方发现,主城区一些单位的地下车库主要是白天车辆多,但晚上下班后,职工车辆大部分开回家了,整个车库就空荡荡的。相比之下,这些单位周边一些老小区的居民,却因为当年没有配建停车位,面临着停车困难的问题。一些老小区的居民晚上下班找不到车位,便在周围转悠到处寻找,客观上加剧了晚高峰的交通拥堵,有的人实在找不到就随便一塞,挡住进出通道的情况时有发生,结果又导致次日早晨的车辆进出不畅,又加剧了早高峰的交通拥堵。警方研究这些情况后提出了一个想法,让这些老小区的车辆在夜间停进这些单位的车库,居民可以缴纳一定费用给这些单位,这样既利用了单位的闲置资源,又解决了居民停车难的问题。随后,南京警方决定在停车难问题比较突出的鼓楼区华侨路派出所辖区内实行试点。 “目前这一举措已在我们辖区试点了一段时间,辖区内的五台山地下车库、清凉山公园停车场、易发大厦停车场、金轮地下车库,都是试点单位”,昨天,华侨路派出所朱清所长告诉记者,这一举措受到了不少居民的欢迎,一定程度解决了老小区停车难的问题。 当然,这一举措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并不是所有单位都愿意开放停车场给周边居民的,因为车子停到车库里就存在一个责任问题,刮了蹭了算谁的,收的那点停车费可能还不够赔的呢。如果居民把车子停进来一直不走,万一白天单位来一大批人需要接待,那客人的车子都没地方停,你总不能把居民的车子抬走吧。 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居民都愿意把车子停到这些单位的地下车库里的,愿意停的主要是一些家门口的人,停好车子出了车库就能到家,住的稍微远一点的,就不愿把车子停进去了,主要是怕走路,尤其是雨雪天,就更不想走了。所以,错时停车是有一定作用的,但这种作用不能夸大,如何更加有效地让这一举措发挥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拟有条件“默认”自发性停车场 警方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错时停车对于解决夜间停车难有一定作用,而对于大量地发生在白天的交通拥堵,则基本没有什么作用。要解决白天的交通拥堵,让需要停车的车辆在短时间内迅速找到停车位,而不需要在大马路上到处兜圈子找地方,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对于这一现实问题,警方再次进行了深入调研。今年以来,警方多次派出专人深入南京各次干道,主要目的是摸清“自发停车场”的情况。所谓“自发停车场”,就是警方没有划出停车位,但市民觉得此处停车方便,又不太会影响他人通行,从而形成的有一定规模的停车场所。警方举例说,宁海路南端一段路就是这样的“自发停车场”,在这里停车的有附近居民也有在旁边饭店吃饭的,他们虽然知道在这里停车是违章的,可能会被贴罚单,但他们仍然选择在此停车,原因就是“赌一把”,贴了就贴了,如果交警忙得顾不上,等于就是赚了。但如果停到收费停车场,交钱是铁定的,而且还要多走路。相比之下,停在这里,还是可以“投机”一把的。警方调研后认为,如果一味地靠每天贴罚单进行驱赶,一方面会引起市民的不满,二来也没有那么多警力。与其一味地堵,还不如进行疏导,将这些原本非法的“自发停车场”合法化。但是,这种合法化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确实不妨碍正常交通,也不妨碍特种车辆的通行。“这一管理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尊重现状、有序管理,完全打破了原先头脑里的条条框框,可以说是比较大胆的。但是,目前这一想法也还仅仅停留在想法的阶段,到底能不能实施,何时实施,目前还没有时间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