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京地铁“新三线”使交通格局悄然生变

2011-8-16 14:19| 阅读次数: 884| 发布者: 佚名

摘要:   南京地铁“新三线”5月28日运营以来,城市交通格局已悄然发生一些变化。从目前客流看,“新三线”对东西向、南北向的地面 ...
  南京地铁“新三线”5月28日运营以来,城市交通格局已悄然发生一些变化。

  从目前客流看,“新三线”对东西向、南北向的地面公交产生了较大挤压,主要表现在6公里以上的长线。比如,仙林大学城有多条公交线路,地铁开通后,每条线的乘客都明显减少。一位97路车司机告诉记者,这几天客流几乎减少了1/3;而马群至汉中门一线,由于与地铁二号线重合,受到的影响也相当大,曾经拥挤不堪的5路车有时竟然是满眼空座位。

  而6公里以内的短线,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南京市客管处处长助理刘正直分析认为,在这些短线,乘客仍然选择地面公交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更靠近公交站台;二、乘坐地铁与公交所花时间相差无几;三是票价因素。这样的距离,地铁刷卡是1.9元,而公交是0.8或1.6元。

  有关人士表示,现在“新三线”运营才一周左右时间,数据还不足以看出规律。他们会在“新三线”运营一到两个月之后,拿出相关数据,再次对线路作出优化调整。

  谈到地铁的“冲击”,苏A95911出租车驾驶员府婷坦言:“影响太大!”他告诉记者,以前一号线开通,毕竟只有一条线,出租车受影响还不算大;现在南京城横向、纵向都有地铁了,而且很多地方地铁站与公交都是无缝对接,出租车生意一下冷清了不少。

  “以前一天能苦个三百八、三百九,现在一般也就在三百二吧,最起码少了五十元以上;而且,长线少了,去江宁、仙林的,以前经常有人打出租,现在少了很多。”府婷说,现在他的生意中,15块钱以下的占到70%。

  而在省城市交通研究中心总工黄富民看来,公共交通的主体,应该是以大运载量为特征的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出租车只能是一个补充和延伸。随着南京地铁线网不断加密,将来出租车应该会成为“少数人的享受”。

  据介绍,大部分国家的出租车都不采用街跑方式,而是定点预约。“沿街跑的方式载客,会占用很多路面资源,加剧路面拥堵。我们作过一个调查,在南京的路面车流中,出租车占了1/4-1/3,而其平均空驶率达到40%。”

  住在郊外的中产阶层,开着私家车到地铁站,然后换乘地铁去市中心——这是不少专家为我们描绘的国外地铁生活。

  可如今在南京,真正把私家车开到地铁站换乘的人有多少呢?“微乎其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原因何在?停车难是一个重要因素。记者了解到,地铁沿线数十个站点,只有仙林地区有5个站点规划建设了配套停车场,可以无缝换乘。其它地方,很难找到停车的地方。

  “我们不能指望一条地铁线便解决所有的城市拥堵。”黄富民认为,即使将来地铁线网进一步密集,甚至配套停车场也能跟上,亦很难说就能彻底解决城市拥堵。“毕竟,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人口也不断增加。但不管怎么说,我们每个人的出行,终会因为地铁而多了选择,多了便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