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中国航运前五的中国长航与中国外运之间的合并,一直备受航运界焦点关注,据近日消息,在国家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合并现在已经进入了集团层面实质性重组操作阶段。 中外运集团拥有盈利能力较强的国际快递业务,而长航集团在油轮业务上优势明显。长航“由江入海”,合并后两者完成长江内河散货运输向远洋散货运输业务的全程布局,目前,有效整合原有竞争地盘一事,已摆在面前。而二者合并后,能否再现一家专门从事航运的央企巨无霸航运集团,呈现1%2B1>2的伟大构想,也引发业界猜想。 “国货国运”力促船东做大 “虽然并未公布具体合并方案,但据说合并应该是自上而下,两大集团核心业务将率先成为整合对象。”民族证券分析师王晓艳分析认为。 目前中央直属企业中有五家从事航运业务:中远、中海、招商局、中外运和长航。其中中远一家独大,占据总运力55%,中海约占25%.此次重组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按照国资委意见,航运业将保留最大三家,因此从2007年开始中外运和长航就开始谋求合并。 国泰君安称,目前国内近八成远洋货物由外国船东承运,能源运输依赖国外船队已威胁到能源和经济发展安全。国家也提出“国货国运”的政策框架,鼓励国内船东做强做大。 中远、中海地位难撼 从两家集团的规模和盈利能力来看,中外运集团因为有盈利能力较强的航空货运代理和国际快递业务,整体强于长航集团。而单独就航运业务来看,长航集团的油轮业务优势明显。在二者重叠的散货业务上,长航集团主要经营长线内河散货运输,相比之下,中外运集团经营的远洋散伙运输业务盈利能力稍强。不过,长航凤凰手头有大量远洋散货船订单也颇具后续发展优势。整合后的新集团,未来其散货业务将有望和中海发展抗衡,油轮业务将可能赶超运力出现瓶颈的招商轮船。 两家集团各具优势,存在很大的互补性,有利于推动物流板块资产业务的整合,将提升中外运集团回归A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不过也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指出,虽然业务上互补提供了一定发展空间,可是二者总体占据的运力总量难以撼动中远、中海,对格局的变化意义并不大。 重组重在摊薄成本 目前,中外运集团核心业务是综合物流和航运,长航集团的核心业务是航运,因此,合并后的大集团将以航运、综合物流和造船为核心业务,其中航运将以油运和干散货运为主。 国泰君安分析师林园远认为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整合,A股和H股的上市平台应该保留。“可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方式合,同时再两市上市,这样新公司一方面将可利用长航凤凰的运力扩张,另一方面吸收中外运航运的远洋经验,不仅能继承内河运输龙头地位,还能顺利进入远洋散货运输。”林园远说,此外还可以利用中外运物流网络优势,协助新公司迅速建立全国网络资源,这样就可以形成皆大欢喜的局面,实现1%2B1>2的设想。 “在以规模效应取胜的航运市场,重组更能摊薄成本。”王晓艳说。 小资料 目前中央直属企业中有五家从事航运业务:中远、中海、招商局、中外运和长航。其中中远一家独大,占据总运力55%,中海约占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