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要切实提高素质教育的成效,在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的同时,更注重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对于经济类应用型学科课理论性,应用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科学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以某部门或某单位的实际业务项目作为实例,结合理论知识组织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它需要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本文仅就现代物流基础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谈几点看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现代物流基础》第五章------第三方物流的增值服务教学中,若按传统教学方法,则教师免不了要介绍一些条条框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因而缺乏学习兴趣。 (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法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课堂教学应该与生产,科技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学以致用,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学习知识,认识社会,提高他们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施中,往往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即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来探寻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从中导出一般的原理,理论,所以比较易懂好记,生动形象,有助于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化。 (三)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师生互动的交流,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更强调在教学中应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能够丰富和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更具有典型,形象,和直观性,易于学生理解,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为信息和力量。通过讨论案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模拟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练习,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在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真正被摆到主体的位置上,通过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反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另外,在提高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也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发展学生的创造过程起着推动,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偿等重要作用,反过来又强化了学生的上述能力。例如,在学习《现代物流基础》中有关市场营销环境与威胁的知识时,我列举上海大众有关环境条件,要求学生分析大众集团面对现实的市场环境和自身的条件,应采取的对策,经过反复讨论,学生所制定的策略,正是大众集团后来所采用的,这说明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教学评价的民主性,科学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好奇心。尤其是案例教学法中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做到不设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分析得有道理,即使与原方案相违背,也应该予以积极肯定。因此,可以说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挖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关研究表明,要真正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其成材的重要途径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