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是利益主体的变更:一旦商用车调达物流模式形成,将改变以往由供应商送货的模式,零部件入厂前的质量、运输、保管等风险全部转移至商用车公司,这对商用车公司的物流管理是个挑战。
供应链结构及外包 作为制造企业,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活动涉及到整个供应链系统,内容包括从原材料及零部件采购运输、制造加工、成品运输、仓储配送等业务。从所处阶段的不同,这些活动可分为采购(进厂)物流、生产物流、销售(出厂)物流等环节,由此构成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链。 对于从供应商处采购原材料或零部件的采购调达物流业务和从仓库、线边存货区向生产线提供所需零部件的内制调达业务,以及整车销售物流业务均属于业务外包的内容,对此类业务可以采取委托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运作的方式。采取这种方式可以让制造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的设计研发与制造的核心业务上,通过对调达物流、销售物流等非核心业务的外包与管控,企业将会逐步构建起高效的供应链网络,同时再实施供应链协同管理策略,就可以达到链上各节点的紧密联合,实现供应链一体化运作,进而获得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在上述供应链管理的思路指引下,国内很多制造企业都进行了非核心业务的外包工作。仅在东风公司集团内部,从2004年以来,其下属的几家公司都分别对零部件调达物流业务进行了外包,并形成了相应的模式。如: 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在2005年就将其调达物流委托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进行运作,构建了零部件调达物流模式。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于2005年度开展了其零部件供应商设在武汉地区的中转仓库整合工作,经过近两年的运作,该公司已逐步搭建起二级配送网络,形成了该公司的调达物流模式。 位于湖北省襄樊市的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同样于2005年开始进行调达物流改善,通过选取试点单位进行模拟运作,于2006年开始分地区分品种地实施送货制向取货制的转变,现已初步形成该公司的调达物流模式,有效地降低了供应链库存。 应该看到,这三家公司在合资后运用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打破了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通过实施非核心业务的外包策略,构建了适合本公司发展的调达物流模式。也就是说,他们通过委托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采取集配运输的方式进行零部件采购运输,降低了零部件的运输成本和工厂的库存量,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各公司的总的物流成本和库存资金占用。以乘用车公司为例,该公司在调达物流模式中导入“多频次交货”方式在2006年度就将工厂线边库存由原有的3天降至4小时。目前,该公司已在围绕本年度商品规划做进一步的物流改善工作,以期优化后的调达物流系统更好地为生产服务,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 上述公司的业务外包事实表明,从现代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角度出发,构建调达物流模式是非常必要的。那么,作为原属一个大家庭的东风商用车公司是否也建立了自己的调达物流模式呢?现状又如何呢? 调达物流管理现状 东风商用车公司本部所属的各工厂都是1969年建成的老厂,经过39年的成长壮大,早已经形成了采购、生产、销售的固定模式。到目前为止,公司所采用的物流方式仍然是分散的。具体到零部件采购运输业务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采购物流体系繁杂。仅就零部件采购而言,与商用车公司主机厂配套的厂家就多达数百家,再加上如此庞大的零部件供应群体和相应的运输、配送环节,构成了层次复杂、结构复杂的采购物流体系。而且商用车公司这些年来一直依靠零部件供应商分散的物流能力进行物流作业活动,这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业务协同效应低。由于商用车公司当前未形成一个优化的调达物流模式,零部件在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费用仍然含在采购价格中,属于不可控费用。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目前采购部门已开始要求新品的零部件供应商在报价中体现运输、包装等物流费用,并由物流部门进行核定。但是在当前采购物流业务的运作模式没有改变的前提下,物流部门只能沿用现在物流方式进行测算,无法达到物流费用最低的目标。同时,财务部门也未增设零部件采购的相关物流费用财务科目,即便是物流费用从采购价格分离出来,也无法在财务报表中体现。 因此,从公司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们要构建东风商用车零部件调达物流模式。 明确业务外包范围 从供应商采购零部件的采购调达物流业务和由仓库、线边存货区向生产线提供所需零部件的内制调达业务。 优势是公司已基本形成物流管理体系框架;各工厂的物流改善工作效果明显;物流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明显提高;2004年合资后导入了许多新的物流理念、物流方式、改善方法与工具;物流资源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