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眉山市充分运用网络构建平台加强监督工作

2011-8-12 14:41| 阅读次数: 1095| 发布者: 涛声依旧

摘要: 为了不断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近年来,眉山市将网络引入到权力监督过程中,建立起了多套电子系统,运用科技的手段监管权力运行,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眉山模式”。
  

  网络监管下的权力将更“给力”——眉山市充分运用网络构建平台加强监督工作

  为了不断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近年来,眉山市将网络引入到权力监督过程中,建立起了多套电子系统,运用科技的手段监管权力运行,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眉山模式”。

  净化招投标环境 建立电子招投标系统

  工程建设领域是腐败的易发高发领域。而招投标环节又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容易出现权力寻租的环节。为了避免和杜绝工程建设招投标中暗箱操作,2009年,我市率先在互联网开通了电子招投标系统,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相关数据库,可24小时随时办理业务。自此,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交易招投标报名、投标、缴费全部在网上操作,实现了交易主体“背靠背、不见面”,使围标串标行为得到了控制,有效地规范了工程建设市场,既预防了腐败孳生、又节约了行政运行成本。据统计,2009年、2010年两年间,市本级增收节支9.95亿元,节资率16.7%。

  在“眉山模式”下,对参加竞标的企业来说,有了电子招投标系统,大大增加了竞标简便性和透明性,投标企业“赢得开心,输得服气”。而对管理人员而言,电子招投标系统的好处是更便于监管,使传统的通过重点搞定某个人、打通某个环节就可操纵中标结果的人为因素失去作用,达到从源头上起到净化投资环境,防止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的作用。

  提高服务效能 建立电子监察系统

  2008年,我市投资300多万元,率先建成全省首批市、区县联网的电子政务审批系统和行政效能数字监察系统,实现了行政效能量化监督与服务行为视频监控的有机结合。

  有了这套系统,办事流程自动记录,效能数据自动生成,有效地杜绝了“吃、拿、卡、要”行为,彻底消除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还大大提高了效率。现在,行政审批按时办结率达到了100%,行政审批办理提速99.14%,提前办结率高达98.87%。

  该系统运行以来,对14件超时办结件和26起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等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处理,责令25名人员写出书面检讨,提醒谈话、批评教育33人次,组织处理5人,党纪政纪处分2人,解聘1人。通过视频监控,彻底杜绝了窗口工作人员上班炒股、打游戏、看电影等行为,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在线监督管理系统

  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有效解决项目实施情况不清,合同履行、审计结算这些关键环节不透明的问题,对项目实施进行有效监管,2010年11月中旬,我市依托互联网,建立了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在线监督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市本级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项目全过程的网络在线监督,使其均在有效的监管之下,为对项目招投标、项目实施、项目审计结算等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提供了技术保障。

  畅通信访渠道 建立网上举报和政风行风测评系统

  为更好地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社会监督,2009年,眉山市纪委监察局专门建立了互联网举报网站,实行网上受理和反馈群众举报。如2009年12月,群众反映仁寿县文宫镇某社区党支部书记杜某某,利用职权,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问题。经查后对杜某给予了党纪处分。

  据了解,该系统运行一年来,共收到各类举报73件,已全部办结。同时,还通过该系统,将市级行政部门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单位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测评,并将结果公开发布,接受社会监督。2010年以来,共收集涉及服务态度、办事效率意见、建议194条,有效地畅通了人民群众的诉求渠道,拉近了党政机关、政府部门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

  通过搭建网络平台,透明办事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效能,既方便了老百姓,又规范了权力运行,这是“眉山模式”带来的最大收益。相信,有了网络的监管,权力将会更加“给力”!

文章作者:新华网四川频道 责任编辑:李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回顶部